东京热无码免费a片免费下载,老熟女草BX×,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亚洲乱码日产精品BD在线观看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家禽養殖 » 正文

鴨脫腱癥的發生及防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9-13
核心提示:鴨脫腱癥是育雛期易發的一種疾病,主要是由因飼料營養不良或飼養管理方法不當所致,以及由舍內溫度偏低、濕度偏大等引起。10日齡以上的雛鴨易發??癥狀 發病初期,雛鴨會出現行走不便,立足顫動,跗關節向內彎曲,時有爬行等姿勢,但食欲尚好。隨著病情的加重,病鴨完

    鴨脫腱癥是育雛期易發的一種疾病,主要是由因飼料營養不良或飼養管理方法不當所致,以及由舍內溫度偏低、濕度偏大等引起。10日齡以上的雛鴨易發病。
    
    癥狀 發病初期,雛鴨會出現行走不便,立足顫動,跗關節向內彎曲,時有爬行等姿勢,但食欲尚好。隨著病情的加重,病鴨完全不能站立,移動時用跗關節觸地,甚至兩翼支撐著地面,由此造成肢體磨爛發炎,關節腫大、變形,呈現“O”字或“X”字形。病鴨吃食困難,逐漸消瘦乃至死亡,到21日齡時,發病率上升到50%,死亡率可在10%以上。
   
    防治 合理搭配飼料,保證營養需要:供給雛鴨所需營養成分是防治該病的重要一環。育雛期每公斤飼料中能量要達到2900千卡,粗蛋白質含量為22.00%,粗纖維含量為3.5%,并含鈣1.28%、磷0.71%、賴氨酸1.05%、蛋氨酸加胱氨酸0.73%,每公斤飼料中含復合維生素0.2克,并需補充適量的錳和鋅。控制溫度濕度,降低飼養密度:鴨舍內溫度保持在25℃左右,濕度保持在65%~70%,每平方米養雛鴨7~10只。隔離治療飼養,補充飼料營養:一旦雛鴨發病,應立即分群治療,同時以小圈分散飼養,讓每只病鴨都能飲水、吃食。同時,應針對病鴨所缺營養成分,補充礦物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在雛鴨患病時,在每公斤飼料中增加錳50毫克,并按每只鴨飼喂維生素D、維生素B1、維生素B2各5毫克,連喂7天后減量。此外,應在其飼料中適當補充青飼料和魚產品飼料。
 
分享:
關鍵詞: 脫腱癥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7.395 second(s), 633 queries, Memory 2.5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