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热无码免费a片免费下载,老熟女草BX×,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亚洲乱码日产精品BD在线观看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水產養殖 » 正文

對蝦桃拉病防重于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8-16
核心提示:對蝦桃拉病病原是直徑31納米~32納米的桃拉病毒,病毒粒子30納米~32納米,單鏈RNA。主要宿主為南美白對蝦,靶器官為甲殼上皮(附肢、鰓、胃、食道、后腸)、結締組織等。
病原

       對蝦桃拉病病原是直徑31納米~32納米的桃拉病毒,病毒粒子30納米~32納米,單鏈RNA。主要宿主為南美白對蝦,靶器官為甲殼上皮(附肢、鰓、胃、食道、后腸)、結締組織等。

癥狀

病蝦不攝食,消化道內無食物;游泳無力,反應遲鈍,甲殼變軟,蝦體發紅,尤其是尾扇變紅,幼蝦(0.05克~5克)發病嚴重,死亡率高達80%。幸存者甲殼有黑斑,即蝦殼角質有黑化病灶。

帶毒的親蝦和蝦苗、水和甲殼動物、水鳥糞便、冰凍蝦(病毒可在體內存活一年以上)都可能是傳播途徑。

桃拉病毒有急性期和恢復期(慢性期)兩種病程。其癥狀有些不同。急性期感染常發生在幼蝦期,蝦苗放養至疾病防治池后(14天~40天),會發生疾病,蝦群大量死亡,死亡率高達90%。病蝦不攝食,昏睡,體表色素擴散,肢體及尾部發紅。殘存的蝦會轉為慢性感染,在下次蛻皮時會再次轉為急性感染。成蝦多為慢性感染,死亡率通常小于50%,其外殼有多處壞死區域。那些感染急性期殘存并處于蛻皮階段的個體表皮上會有多個隨機分布形狀不規則凹下的黑色素沉著損傷,這種癥狀是慢性期和恢復初期的特征。慢性期的蝦大多行為正常,經過蛻皮,病蝦會蛻掉帶有黑色斑點的外表皮。這樣的病蝦表皮沒有黑色斑點,不過有的蝦外表已有褪色的損傷。這些損傷可能是原先壞死區域的痕跡。目前可用DNA探針來診斷該病。

流行

主要流行范圍:在美國、巴拿馬、厄瓜多爾,中國大陸、臺灣均有發現。

防治

對進口的親蝦要嚴格進行檢測,嚴禁購置走私苗和來歷不明的親蝦。桃拉病毒及傳染性皮下及造血組織壞死癥病毒流行于美洲地區。最有力的預防措施是防止該病毒進入我國境內。

病害期間同白斑癥病毒病一樣進行防治。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7.641 second(s), 1059 queries, Memory 3.6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