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热无码免费a片免费下载,老熟女草BX×,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亚洲乱码日产精品BD在线观看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糧油 » 正文

水稻細菌性基腐病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5-05-17

水稻細菌性基腐病
  水稻細菌性基腐病是由菊基腐歐氏菌玉米致病變種侵染引起的細菌性病害。20世紀80年代初在我國浙江省發現,目前在沿江各省均有發生。

  [診斷]水稻細菌性基腐病一般在分蘗至灌漿期發生,分蘗期可出現零星病株,病株莖基部的葉鞘上產生水漬狀病斑,逐漸向上擴展,形成邊緣深褐色、中間枯白色的不規則大病斑,莖基部變灰黑色,有時節間出現黑褐色縱條斑,嚴重病株先從心葉青枯卷曲,最后枯黃,似螟蟲造成的“枯心”狀。病害后期病株莖基部和根部變黑并逐漸腐爛,地上部自上而下逐漸枯死。有時病株基部莖節上長出倒生根。病株易齊泥拔斷,洗凈后用手擠壓可見乳白色混濁細菌菌膿溢出,有惡臭味。

  [發病規律]目前對該病的侵染循環尚缺乏系統研究,初步認為,病菌能在病稻草和田間病殘體中,以及田邊的菖蒲等雜草上越冬,種子帶菌也可能為初侵染來源之一。病菌由植株傷口侵入。大田發病一般有3個明顯高峰,即分蘗期進入第一次發病高峰,以“枯心型”病株為主;孕穗期為第二次發病高峰,以“剝死型”病株為主;抽穗灌漿期為第三次發病高峰,以“青枯型”病株為主。繼后出現枯孕穗、白穗等癥狀。

  [防治]
  (1)選用抗病品種 二九豐、汕優63、武育粳2號等表現高抗。
  (2)抓好種子處理 稻種播前用80%“402”2000倍液浸種48小時后催芽。
  (3)培育壯秧,減少拔秧時損傷。
  (4)加強肥水管理,嚴防長期深水或脫水干旱,增施鉀肥。
  (5)輪作 水旱輪作可減輕該病發生。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3.733 second(s), 585 queries, Memory 2.7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