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热无码免费a片免费下载,老熟女草BX×,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亚洲乱码日产精品BD在线观看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打粉病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9-20

病原
打粉病又叫白鱗病、卵甲藻病,是一種嗜酸性卵甲藻寄生魚體表而引起的魚病。嗜酸性卵甲藻是一種適合生活在酸性水質中的浮游植物。身體呈腎臟形,體外有一層透明的玻璃纖維壁,體內充滿淀粉粒和色素體,中央有一圓形的核。嗜酸性卵甲藻用縱分裂法形成裸甲子,在水中自由活動,碰到魚類就附著于魚體上,開始過寄生生活,發育為嗜酸性卵甲藻。池塘水呈酸性(ph5~6.5),水溫22~32℃的條件,最適合它的生長繁殖。

病癥
病魚在患病初期,在池中擁擠成團,體表的粘液增多,背鰭、尾鰭和背部先后出現白色小點,隨后白點逐漸向尾柄、身體兩側、頭部等處蔓延擴大,以致連接重疊,全身像涂了一層粉一樣,故叫打粉病。

流行情況
打粉病的發病時間長,感染快,死亡率高。以夏、秋兩季流行最盛,草魚種最易感染。夏花和剛入池培育的“冬片”魚種最容易發生此病。

防治方法
(1)魚池要徹底清塘消毒,在魚種培育過程中,定期用生石灰潑灑,把池水的ph調節到8左右。
(2)將病魚轉到水質為微堿性的魚池內飼養。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17 second(s), 19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