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不僅是國家發展大計的謀劃場,更是各行各業發展的風向標。
今年兩會期間,食品行業的代表們積極建言獻策,提出了修改《食品安全法》、完善新茶飲行業標準與規范、完善食品質量分級標準、建立食品添加劑行政許可分級審批管理體系、加快功能性食品科技創新、統一制定校園食材供應鏈標準等多項建議。不僅為食品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為幫助行業從業者及時把握政策動向與市場趨勢,食品伙伴網對上述議題進行了深度解析,供大家參考。
1、修改《食品安全法》,適應新形勢下的監管需求
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新鄉市糖業煙酒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買世蕊帶來了一份關于修改《食品安全法》的建議。
買世蕊董事長表示,現行《食品安全法》在面對一些新型食品安全風險、食品欺詐等問題時,存在監管空白與懲處力度不足等情況,難以滿足保障人民群眾食品安全的新需求,存在一定的監管漏洞。
買世蕊董事長建議,修改《食品安全法》,要加大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明確食品生產經營者的主體責任,完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體系,推行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建立液態食品運輸許可制度,將網絡食品經營者納入法定監管范圍。
2024年1月,針對嬰幼兒配方液態奶這一新產品類型,市場監管總局就《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擬將液態嬰配納入注冊管理。2025年2月,為規范重點液態類食品散裝運輸行為,市場監管總局再次就《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擬對重點液態類食品散裝運輸實施許可管理。
2、加快完善新茶飲行業標準與規范,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蜜雪集團執行董事趙紅果在兩會期間重點關注新式茶飲行業健康發展的問題。
趙紅果董事表示,目前新式茶飲行業缺乏統一、細化的國家標準,包括產品分類、原材料使用規范、制作工藝標準等方面。
趙紅果董事建議,加快制定完善的行業標準,明確各類茶飲的定義、配料使用范圍與限量,規范門店操作流程,保障產品品質穩定與安全,為消費者提供清晰的消費指引,同時也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遵循,促進市場良性競爭與有序發展。
針對當前現制茶飲產品信息披露不充分、不規范、不透明、不準確的情況,某些新茶飲企業已發布企業標準、公示產品信息的方式,讓消費者享受更充分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3、支持休閑食品產業發展,助力產業升級與全球化
進入21世紀后,國內休閑食品企業迅速崛起,但企業數量眾多,企業規模較小,產品、渠道、模式等同質化現象較為普遍,在產品研發、市場推廣、品牌建設等方面投入有限,難以與大型企業競爭。全國人大代表、鹽津鋪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學武就休閑食品的發展提出了建議。
在做大做強企業方面,張學武董事長強烈建議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動符合條件的食品企業在A股上市,設立食品產業專項債,鼓勵休閑食品企業通過并購重組整合產業鏈資源。在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方面,張學武董事長建議國家支持湖南食品產業科技創新,依托岳麓山實驗室(種業),建設國家級食品科學與工程實驗室,重點攻關食品加工技術、營養健康配方等領域,打造食品產業發動機。在加快休閑食品企業數智化轉型方面,張學武董事長建議國家加大對休閑食品企業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鼓勵企業引進先進的數智化技術和設備,推動生產自動化和智能化;構建食品產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供應鏈協同優化;推廣“區塊鏈+食品安全”溯源系統,提升質量管控水平,推動湖南休閑食品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品質化邁進。此外,張學武還建議支持食品品牌出海,建議政府設立休閑食品出海專項扶持資金,支持休閑企業海外市場開拓、研發創新、品牌建設等活動。
張學武董事長還指出,由國家勢能上升和全球消費升級兩大紅利共同推動,中國風味產業迎來關鍵窗口期。我國應以品牌塑造占據心智制高點,靠標準突破掌控話語權,用技術創新鍛造競爭力,借屬地運營扎根全球市場,系統性推動中國風味從“產品出海”向“品牌出海”大跨越,打造全球消費者品牌,引領全球風味創新浪潮。
4、完善食品質量分級標準,助力農業智能升級
作為食品行業從業者,全國人大代表、好想你董事長石聚彬深刻認識到食品安全關乎國計民生,是社會穩定與人民幸福的基石。
石聚彬董事長提出,雖然我國已制定了一系列食品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明確了部分類別產品的質量性特征要求,但在分級標準方面仍有細化空間。不同等級的食品在原料選取、加工工藝、營養成分等諸多方面存在差異,消費者往往難以直觀辨別。以紅棗為例,市場上既有遵循國家標準的產品,又有企業依據自身標準生產的各類紅棗,但標識混亂,使得消費者在選購時一頭霧水。
石聚彬董事長建議,由相關部門牽頭,聯合行業專家、企業代表等多方力量,對各類食品進行系統梳理,依據食品的品質特征、營養成分等關鍵要素,制定統一、明確的國家分級標準。這一標準應涵蓋從初級農產品到深加工食品,確保不同類別食品都有清晰的質量等級劃分依據,讓消費者能夠一眼了解食品品質的高低,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11)規定:食品所執行的相應產品標準已明確規定質量(品質)等級的,應標示質量(品質)等級。制定統一、明確的國家分級標準有利于統一質量劃分尺度,發揮等級標注的真正意義。
5、建立食品添加劑行政許可分級審批管理體系,促進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董事長盧慶國就食品添加劑建言獻策,建議建立行政許可分級審批管理體系。
盧慶國代表調研發現,目前,我國植物提取物行業憑借原料優勢與技術創新,在天然食品添加劑領域已形成全球競爭力,辣椒紅、葉黃素等產品占據國際主要市場份額。然而,國內公眾對食品添加劑的認知仍存在偏差,嚴重制約我國食品工業健康發展及向高端化轉型。
針對以上種種問題,盧慶國代表建議建立行政許可分級審批管理體系,具體是對經其他國家認可、風險可控的品種實行鼓勵管理,推行等效認可機制;對擴大使用范圍的申請推行“負面食品類別清單”,允許在其他食品類別中延伸應用;建立聯合審評平臺,將食品工業協會、下游企業納入技術必要性評估體系,實現“企業需求-技術論證”的閉環管理。同時持續加大對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懲罰力度。
另外,盧慶國代表還建議通過技術賦能與認知升級的協同推進,化解“談添色變”的社會焦慮。將食品添加劑科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揭示科學使用添加劑對食品安全的核心價值。釋放我國在天然添加劑領域的技術儲備優勢,建議以著色劑、防腐劑等社會關切類別為改革試點,實現審批效率提升、國產替代率提高,助力打造食品添加劑行業新質生產力。
6、加快功能性食品科技創新,引領行業創新
踐行“大食物觀”,離不開對功能性食品原料及食品的開發和挖掘。2025年兩會期間,多位代表提出我國應加快功能性食品科技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飛鶴乳業董事長冷友斌董事長表示,近年來,我國嬰配粉及功能性食品產業發展迅猛,但乳清蛋白、乳鐵蛋白等關鍵乳品功能性原料部分依賴進口,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行業的自主創新發展。全國人大代表、蒙牛集團全球研發創新中心研發總監史玉東表示,當前,迫切需要突破行業這些“瓶頸”,加快打造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促進行業創新。
冷友斌董事長建議,加大力度推動乳品功能性原料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化,建立健全乳品功能性原料的質量標準和監管體系,支持乳制品深加工企業開展技術創新項目,推動新技術、新工藝在全行業應用。
全國人大代表、好想你董事長石聚彬建議大力推動藥食同源功能性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石聚彬董事長從研發創新、人才培養、標準體系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對藥食同源食品產業的發展建議。
此外,為促進功能性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副處長、副研究員田明表示,構建科學的食品功能聲稱管理體系勢在必行。
7、統一制定校園食材供應鏈標準,守護校園食品安全
近年來,全國各地頻繁發生各類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合興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洪明基對此提出了他的建議。
洪明基總裁表示,近年來的校園食品安全問題主要集中在餐飲服務商資質標準不高、原材料質量安全把關不嚴、招投標管理缺乏科學性等方面。
洪明基總裁建議,制定校園餐飲食材供應鏈標準和服務商目錄。由市場監管部門聯合教育主管部門統一制定校園食材供應鏈(陽光采購平臺)標準,對符合標準的生產企業、批發零售、綜合食材供應商、電子商務平臺等納入《校園餐飲食材服務商公共采購目錄》,引導集體用餐單位按目錄招標采購。
2025年1月7日,國務院食安辦等五部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再次強調要全面壓實學校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對規范大宗食材采購提出了具體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會同市場監管等部門推動大宗食材集中采購,選擇資質齊全的大宗食材及原料供貨企業,簽訂采購合同時應當明確供貨企業食品安全責任和義務。學校應建立大宗食材供應企業評價和退出機制,自行或委托第三方機構定期對大宗食材供應企業食品安全狀況進行現場評價,建立大宗食材供貨企業目錄,及時更換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供應企業。
8、小結
2025年兩會的食品行業建議,既是對當前問題的回應,也為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無論是食品安全、科技創新,還是產業升級,這些建議都將深刻影響食品行業的格局。作為行業從業者,我們應積極擁抱變化,主動調整戰略,在政策紅利中尋找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