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安全監管與風險防控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法律法規及標準規范
國家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24) 規定了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允許使用的品種、使用范圍以及最大使用量或殘留量。
行業標準:不同食品行業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行業標準,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進行細化和補充。
相關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是食品添加劑管理的基本法規,規定了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使用等各環節的法律責任和要求。
2、生產環節管理
原料把控:生產食品添加劑應當采用食品安全標準規定的原料。
生產規范:企業需按照良好生產規范(GMP)組織生產,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
質量檢測:企業需對每批次食品添加劑進行質量檢測,確保符合國家標準及企業內控標準。
3、使用環節管理
使用原則: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應確保對人體無害,且不得掩蓋食品腐敗變質等缺陷。
采購規范:采購的食品添加劑廠家應具備生產許可證,產品具有合格證明,標識內容完整。
使用記錄:如實記錄使用食品添加劑的名稱、生產企業、生產日期、使用量、使用日期等信息,保存期限不得少于產品保質期滿后六個月。
4、流通與銷售環節管理
標簽標識:食品添加劑的標簽、說明書應符合相關規定,標明名稱、規格、凈含量、生產日期、保質期等內容。
儲存運輸:根據食品添加劑的性質,選擇合適的儲存和運輸條件。
市場監管: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對流通環節食品添加劑的監督檢查,定期進行抽樣檢驗。
5、監督與追溯體系
監管部門監督:市場監管、衛生健康等部門加強對食品添加劑生產、使用、流通等全環節的監督檢查。
企業自查:食品生產企業和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要建立健全自查制度。
追溯體系:建立完善的食品添加劑追溯體系,實現從原料采購、生產加工、流通銷售到最終使用的全程追溯。
這些管理措施和風險防控措施有助于確保食品添加劑的安全使用,保護企業名譽。